AI教育风潮席卷中国高校 学生用AI学AI
作者:放心测系统 发表时间:2024-09-06 10:30:27 浏览次数:40
“What does this machinedo(这台机器是干什么的)?”4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学孟加拉国留学生Zahidul Alam拍下身前吊弦疲劳试验仪器的照片。收到他的语音提问后,手机中的24小时在线“AI学伴”瞬间给出如论文般详细的英文回答。
4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学孟加拉国留学生Zahidul Alam正借助“AI学伴”学习AI。 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这是西南交大首门人工智能通识课的第一课。该课程由4位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和3位工程师讲授,面向各专业学生开放。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关注,课程还设立了“数字人AI慕课”“AI项目导师”“AI助教”“AI学伴”。
尽管当日成都天气酷热,但仍有30余位中外学生来到教室,希望成为这门AI课“第一位吃螃蟹的人”。同学们的课桌并非正对讲台,而是五六张一起围成便于讨论的圆圈,从物理上也“打破学科壁垒”。
9月4日,西南交大首门人工智能通识课的第一课开讲。 中新社记者王磊 摄
理论介绍结束后,同学们来到西南交大某实验室,探索如何将AI与轨道交通更好结合。西南交大人工智能通识课负责人、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滕飞介绍,老师们期望即便是文科生,也能在学完这门课后,使用AI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甚至利用AI大模型做出创新产品。
用AI学AI,是否也能用AI完成考核?“我们取消了期末考试,更注重过程考核,包括书面报告、小组讨论和作品路演。”滕飞表示,该课鼓励学生用AI高效地完成资料搜集、数据整理等比较初级的工作,把精力放在目标规划、创意构思等方面。
用AI制作电影、用AI陪伴就诊、用AI监测环境……随着人工智能深刻改变人类生活、工作,中国多所高校正刮起“AI风”。浙江大学借助前沿AI技术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搭建“云端”教科书;复旦大学计划推出至少100门“AI+”课程;清华大学将为今秋入学的每名本科生配备AI学习助手。
西南交大人工智能通识课除了线下课程,还推出了网络慕课。该网络慕课推出仅十余天,就吸引超过3000人选修。目前课程团队正打造英文国际版慕课课程,计划在9月底面向全球高校推出。
在西南交大教务处副处长姬晓旭看来,虽然AI概念提出已经超过60年,但数据与算力增长让AI在近年来真正迎来爆发期,并融入中国课堂。包括AI课程在内,中国高校非传统课堂形式的选修课程数量日益增长,这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转型的缩影,也反映出中国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及学生需求日趋多样。
论文查重: https://www.fangxince.cn/check/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行业资讯相关资讯
- 河南城建学院召开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推进会
- 塔里木大学来四川农业大学开展高层次人才招聘宣讲
- 宜宾学院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
- 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科学的种子 ——四川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科普纪实
- 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丽莎赴洞口村走访慰问并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 哈尔滨金融学院召开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2025年度第一次会议暨师德师风专题工作会议
-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召开2025年第一次360度校长现场办公会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
- 唐山市2025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华北理工大学举办
- 团省委组织“卫国戍边”项目志愿者及各界团员青年到通化师范学院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